2015年1月16日,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年度会议在我院第一会议室举行。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永炎院士,副主任委员王昌恩教授,王伟、王硕仁、王耀献、李晓玫、肖小河、孙建宁、黄启福、廖福龙、樊东升等11名委员参加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教授、科技处处长孟庆刚教授、院党委书记叶永安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重点实验室主任田金洲教授主持。 校长徐安龙教授代表学校向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颁发聘书并致词,他指出学校非常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将常抓不懈、重点关注。北中医拥有国内一流的临床基地,更要有一流的科研基地,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上下同心,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科研基地和展示中医药魅力的平台。徐校长最后强调,将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学校资源,为今后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充分准备。 院长王耀献教授代表医院致词,感谢以王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医药专家为东直门医院打下的良好基础,并借此机会请学术委员会专家把脉会诊,以促进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随后,王院长宣读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层成员名单,并由常务副主任商洪才研究员代表实验室汇报工作进展和未来发展规划。 主任委员王永炎院士针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医药学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中医内科学是应用学科,实验室定位于临床基础研究,定位是明确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是整体和还原的关系问题,当今是高概念、大数据时代,科学人文互动,东学西学融通共进,中西医朝向整合;实验室反映了中医转化医学的一个侧面,从临床上寻找关键科学问题,而后应用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还原分析的研究,成果再回归到整体、临床上进行验证;应提倡差异化竞争,对西医学尚无可靠疗法的问题恰恰是中医实验室应该关注的。王院士欣然为实验室题写“首善长青、创新提高”,鼓励实验室加强校内外合作,人才培养应“向下看”,牢固树立质朴的学风和文风,更快更好向前发展。 与会学术委员会专家针对实验室目前存在问题、研究方向及未来规划展开讨论,肯定了实验室三个建设周期中在学术、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在目标和发展方向上建议重点实验室应在传承中医理论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中医理论,进一步转化回归指导临床,产生标志性成果;在心脑肾疾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重点;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和先进学术思想的引进,加强平台建设和中西医多层次交流,和合共进,向更高层次发展。 会议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