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团队
|
|
|
|
|
|
|
研究团队
|
|
|
常静玲,主任医师/教授,博士,无
|
|
常静玲,女。1970年7月生。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当选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中医证治重点研究室秘书。主要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康复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环球中医药杂志》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实验研究。近年来重点工作领域为基于脑功能成像的卒中后基底节失语的针刺及语言康复效应机制研究,开展了卒中后失语的针刺加语言康复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及中风病标准规范指南的研究,研究分三个方面:1.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实验研究;2.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中风病康复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3.中风病证候标准规范指南的研究与推广。科研情况: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2项、北京市外专局项目1项;作为学术骨干曾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专项等重大课题。2011-2012年依托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博士后项目支持,赴维也纳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0年参加编写WHO西太区资助项目—《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脑梗死,2012至今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标准化基地的秘书,参加了中风病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评价与修订工作。主要在研课题:1.针刺、语言任务干预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fMRI/ERP双模态脑网络效应机制研究(814736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2. 基于fMRI针刺干预治疗卒中后失语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研究(NCET-11-0603),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负责人;3.基于“形神合一”理论的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中医特色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的RS-fMRI研究(Z131107002213094),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首都临床应用特色,负责人;4.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国家外专局资助重点项目,负责人;5.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能力与水平的实用技术研究——基于RS-fMRI下针刺加语言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评价研究(201407001)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负责(第2名)。课题在国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长期合作,在国外与美国哈佛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建立了实质合作关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3篇;发表国际会议交流论文6篇,副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5部,2012年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