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动态 实验室管理 研究团队 技术平台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实验室文化 学术交流 对外服务
 
首页 > 实验室管理 > 安全管理
实验室管理
运行管理
规章制度
考核办法
仪器管理
安全管理
研究生管理
日常管理
实验室规定
进修生管理
安全管理
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防护及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6-11-07

    1.前言

    生物医药实验室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生物制品和有机溶剂,这些物质及其废弃物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致癌性、致畸性,同时,在探索科学规律和研发新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废弃物。这些原料和废弃物产生的环境危害,虽然在数量与强度方面不及工业企业单位,但也会对实验室、实验室所在建筑物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实验室研究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果没有相应处理、缺乏控制措施,有毒有害物质则可能发生泄漏和排放,造成更广泛的环境污染问题。当今社会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为控制实验试剂及其废弃物的污染,应努力探索新方法解决防护问题、污染问题。
    2.实验室化学试剂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侵害人体的途径:吸入、接触、食入、针刺入、通过破损的皮肤吸收。

    防护原则:使用有毒、挥发、发烟等试剂,要戴手套、口罩、帽子,在通风条件下或在通风橱内操作。

    (1) 腐蚀性药品、强酸和强碱:实验室常用如盐酸、磷酸、硝酸、硫酸、高氯酸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酸、三氯乙酸、过氧化氢等。

    危害:这些物质均刺激皮肤、有腐蚀作用,造成化学烧伤或使皮肤干燥、瘙痒发红、烫伤、水疱和严重的痤疮(氯痤疮),而且会导致皮肤癌,吸入强酸烟雾,刺激呼吸道,甚至会穿过保护身体不受环境侵害的第一道防线一皮肤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疾病。

    强酸和强碱防护措施:

    A 配置时,最好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小口瓶中进行以防容器受热破裂;取酸碱液时,不得用口吸管,必须用量筒或滴管橡皮吸头。

    B 稀释强酸时,必须将酸慢慢到入水中,并随同搅拌,如遇酸碱液洒到地上或桌面,带手套,大量的用沙土吸附祛除,小量的,用抹布擦,而后用水冲洗,

    C 如酸碱液溅到皮肤或眼睛,迅速用自来水冲洗,如受酸损伤,即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如受碱损伤,即用1%醋酸洗,眼睛用饱和硼酸溶液洗。

    D 使用洗刷间的浓硫酸洗液:戴好防酸手套、帽子、、口罩、防护眼镜、穿工作服、在通风房间,打开酸缸盖子,过几分钟再去将玻璃器皿泡入。
    (2) 容易挥发的组分:石油醚、甲苯、二甲苯、丙酮、异丙醇、甲醇、乙睛、乙醚、二氧化硫、氯气、氨水、多聚甲醛、甲醛等,戊二醛、三氯甲烷、三乙醇胺、四氢呋喃、正丁醇

    危害:通过呼吸系统(鼻、喉、肺)吸入,不仅会使肺、鼻、喉灼伤和造成疤痕,而且会导致喷嚏、咳嗽、咽喉疼、喘息、充血等,诱发肺水肿、慢性肺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等。

    防护措施:

    A 手套、口罩、开启瓶盖前,确定这些试剂是在室温或冷却的条件下,瓶口朝向无人处,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凡使用有毒、挥发、发烟等试剂,要戴口罩、帽子,在通风条件下或在通风橱内操作。

    B 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毒性较低的乙醇、石油醚、醚、丙酮、二甲苯代替甲醇、二硫化碳、苯和卤代烷类。

    (3) 固体化学试剂:2,4二硝基苯肼、苯酚、碘、硝基苯、硝酸银、叠氮钠、草酸、氟化物、四氯化碳、四氢呋喃、铅、水银等,

    危害:这些固体和蒸气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腐蚀性,经皮吸收或通过消化系统传入血液,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传入肝和肾,诱发慢,性肝病和肾病,甚至造成肝肾功能衰竭。

    防护措施:A 不要吸入蒸气;称量时小心操作,戴手套、口罩,防止粉尘扩散,撒漏用毛笔扫到硫酸纸上,包好放入黄色垃圾袋中。

    B 水银温度计打碎:取适量的锌粉或硫磺(可以生鸡蛋代替)将全部散落汞滴覆盖,开窗通风,清理碎玻璃并污染垃圾搜集到可密封的塑料袋包好,放入黄色垃圾袋中。受污染的衣物

放在远人群、通风良好的地方长时间凉晒后才能重新使用。
    (4) 易燃易爆化学试剂:苯、甲苯、甲醇、硫化氢、四氢呋喃、乙醇、乙睛、吡啶、丙酮、叠氮钠、乙醚、高氯酸、苦味酸在加热、干燥、撞击情况下,会发生爆炸。防护措施:

    A 大多数有机溶剂蒸汽易燃, 使用时注意防火,存放远离火源,阴凉处,室内空气流通,

    B 为了避免发生火灾和/或爆炸,参照关于不相容化学品的一般原则,避免某些化学物质和某些化学品接触。

    C 可燃性溶剂均不能直接用电炉加热,不能见明火,必须用水浴或可调节电压的电热套。

    D 易燃蒸气大都比空气重,能在工作台面流动,故虽在远处火焰亦能使其着火,尤其使用乙醚,必须在没有火源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

    (5) 生物样品及致癌物:蛇毒、溴化乙锭(PI)等染料、焦碳酸二乙酯(DEPC)、丙烯酰胺、固定液、显影液、 BSL-2等

    防护措施:

    A 遵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有关规定,手套、帽子、防护服、口罩、防护眼镜、生物安全柜。

    B 使用时必须小心操作手术器械、注射器等,避免伤人。不懂多问,小心开启瓶塞,放稳放好,以免破损泼倒。

    (6) 本实验室不具备剧毒药品保存条件,固氰、砷、磷、硒、铊等化合物,凡属剧毒化学试剂,须特殊申请保管、使用。

    3.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及环境保护

    对于三废的处理,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

    (1) 废气  

    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包括仪器(蒸发光检测器、冷冻干燥机等)产生的废气、燃料废气、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如果不加强实验室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不仅会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为了减少实验室的粉尘量,满足洁净实验室的环境要求,应对实验室的墙面、地面采取防止产生扬尘的措施,经常搞卫生,实验后擦实验台、地面,对实验室的通风换气,应加设过滤器,窗户应做双层玻璃,并采取密封形式。

    (2) 废液

    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以及相对少见的有毒物质、细菌毒素、药物残留等。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室废水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少量、小瓶废液封好口后,放到黄塑料袋中,随医用垃圾处理,大量废液放入废液桶中,封闭桶口,放置阴凉处,远离火、电源及暖气,集中后统一送有关部门处理。

    (3) 固体废弃物

    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固体废弃物和生物类废物的处理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固体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一律及时焚烧。固体非可燃性废物分类收集,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满足消毒条件后作最终处置。一次性使用的制品如手套、帽子、工作服、口罩等使用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烧毁。可重复利用的玻璃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等可以用洗液浸泡,然后清洗重新使用,或者废弃。盛标本的玻璃、塑料、搪瓷容器可煮沸,消毒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

    4.实验室环境污染的控制管理的规定

    (1) 健全制度,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岗位责任制度,试剂库、废弃物设安全管理员,实行化学品和废弃物安全管理和防污染层层负责制,明确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实验室要建立各级环境管理办法和制度,同时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减轻实验室污染。

    A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大量的试剂,因实验需要购买一箱以上的化学试剂,放置院试剂库,由专人入库登记和领取。

    B 以前没有用过的化学试剂,要先查化学试剂手册,查看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安全与储存。

    (2) 强化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强化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另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加有化学品的毒性、腐蚀性、易燃和易爆炸等危险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讲座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教学实验,应该精选实验内容,由于实验内容选择机动性很大,而产生的废物随实验内容的不同而有很大不同。选择实验内容不仅应该从典型性、代表性考虑,也要从环境毒害性小出发,具体地说,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反应物廉价易购、产物毒性小、反应过程副反应少。对于研究实验,虽然不能任意选择实验内容,也要尽量做到低成本、生产过程危害性小、安全环保的实验方案。同时,要求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遵守规则,认真操作。在操作化学危险品时,要对可能出现的中毒、着火、爆炸等意外事故有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后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应对。

    (3) 硬件完善,技术保障,科学处理废弃物

    实验室是一个危险的和易产生污染的地方,在新建、扩建和改建过程中,就要全面规划、合理布置。设置合理的化学品储藏和泄漏防护措施,做到储存分门别类,防护安全有效;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实验设备坚固;配置废弃物分类处理装置。

    5. 结束语

    实验室环境污染控制是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应该从管理体制硬件配置上给以保障,同时提高师生员工化学安全知识和环境保护意识。高等学校理应成为环境保护的表率。政府部门也应给予资金、政策的支持,建立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逐步推行,采用更加合适的方式来妥善保管实验室化学品和处理废弃物,确保实验人员的身心健康,社会环境的安全。

                                         

重点学科实验室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