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动态 实验室管理 研究团队 技术平台 科研成果 人才培养 实验室文化 学术交流 对外服务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管理层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实验室组织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
领导关怀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发布时间:2020-10-13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是 2002 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在老一辈陈可冀、王永炎、廖家桢 、孙塑伦、黄启福等先生指导下,在王硕仁教授、田金洲教授及商洪才研究员的带领下,重点实验室在遵循中医自身理论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寻求“创新”,围绕“病 - 证 - 方 - 药”的科学内涵,以防治重大疾病的战略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了心、脑、肾、肝、肿瘤、中药研发 6 个研究团队,形成了在核心病种研究基础上,兼顾潜在优势病种共同发展的理念。

   凝心聚力,稳步发展 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基金资助和学校、医院的大力扶持下,实验室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实验室建筑面积约 8000 平方米,设有证据评价与转化、临床生物样本库、中药药效物质、中药药理毒理、功能形态评价、生物分析测试 6 个共性技术平台。平台配有种类齐全、型号先进的仪器设备,总价值达 3000 余万元,拥有美国 API3200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美国 BIOPAC 生理仪、加拿大 Vevo2100 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德国徕卡 SP8 共聚焦显微镜、美国 Agilent 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CytoFLEXLX)流式细胞仪、美国 ProteinSimple 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二十余台超低温冰箱、各种行为学检测系统等。

   人心向学,硕果累累 实验室拥有中医学、中药学、药代动力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信息学等专职科研人员 30 余名。近 5 年来,实验室全体人员充分利用实验室先进的科研条件和多学科交叉优势,在中风病、冠心病、认知神经病、慢性肾病、肝纤维化和肿瘤等领域取得了极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团队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 2 项,省部级奖励 5 项;发明专利授权 3 项;立项国家级课题 24 项,省部级 16 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398 篇,被 SCI 收录文章 178 篇,IF 4 以上 32 篇。同时,实验室平台对各类企业及校外单位开放,协助 10 余家企业完成研究性课题 20 余项,主编或参编科技专著、教材 19 部,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国家杰青 1 名、万人计划 1 名、国家优青 1 名、万人青拔 1 名、北京市杰青 1 名、北京市青拔 1 名、北京市科技新星 4 名、校级杰青 4 名。实验室还具有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生导师 8 名,硕士生导师 10 名,为行业培养了数百名优秀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定期为在校师生进行系统化培训,助力东直门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全面发展。

   求是善行,和合共进 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景值得期待。实验室将借东直门医院东迁副中心之机,拓宽做强实验室平台,筑巢引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实验室将瞄准临床基础转化的研究方向,依托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整合优势,进一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基础研究,促进中医优势与现代科技的和合共进。